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此次世界金融论坛武汉峰会暨第三届世界金融论坛,尽管只能线上参会,我依然为能够参加此次在武汉举行的盛会感到无比荣幸。12月4日,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原主席、安达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埃文·格林伯格先生在由世界金融论坛主办、金砖智库联合主办的世界金融论坛武汉峰会暨第三届世界金融论坛上表示。
埃文·格林伯格先生表示,借此世界金融论坛武汉峰会的机会,我想向武汉人民致以敬意,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树立了英雄的榜样,同时我也对中国人民成功防控此次疫情深表敬意。今年早些时候,在世界逐渐了解疫情之时,安达保险向武汉提供了关键医疗物资,并无偿向符合资质的中国医学研发机构提供了疫苗临床试验责任险方面的援助,我们对此深以为豪。
埃文·格林伯格先生在演讲中谈到,只有世界各国之间开展更高水平、更紧密的合作和良性竞争,我们才能尽快结束疫情。可惜,近来这样的合作与良性竞争乏善可陈。要结束疫情、进入后疫情时代,需要所有大国都建立并实施疫情防控的国家标准,采取例如检测、数字化追踪、佩戴口罩和社交隔离等措施。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同时,这些措施也得益于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治理体系。
“要结束疫情,还需要全球合作来控制病毒的传播,包括拟定卫生协议、进行全球监测以及制定诊断能力标准等。”埃文·格林伯格先生认为,美国、欧洲和中国作为全球三大国家和地区,具有领导这些行动的影响力、规模和资源。 埃文·格林伯格先生表示,美国应履行自身职责,致力于维护和推进多边贸易和投资协议,包括维护和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则为基础、遵循公认行为准则的商业秩序。美国可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推进以亚欧为重点的贸易和投资协定,解决数字技术和跨境数据流等关键问题。其次,发挥其主导作用,支持世贸组织的改革进程。 埃文·格林伯格先生认为,毋庸置疑的是,疫情后最重要的优先事项之一就是恢复中美两国之间积极的外交接触,这对我们两国乃至全世界都至关重要。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合作和竞争的路径,进行富有成效的竞争,而非破坏性竞争。
以下为埃文·格林伯格先生在世界金融论坛武汉峰会暨第三届世界金融论坛上的中英文主旨演讲。
中美须找到一种合作和竞争的路径,要富有成效的竞争而非破坏性竞争
文 | 埃文·格林伯格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此次世界金融论坛武汉峰会暨第三届世界金融论坛,尽管只能线上参会,我依然为能够参加此次在武汉举行的盛会感到无比荣幸。
借此机会,我想向武汉人民致以敬意,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树立了英雄的榜样,同时我也对中国人民成功防控此次疫情深表敬意。今年早些时候,在世界逐渐了解疫情之时,安达保险向武汉提供了关键医疗物资,并无偿向符合资质的中国医学研发机构提供了疫苗临床试验责任险方面的援助,我们对此深以为豪。
今年大会的主题向我们提出了挑战,让我们对后疫情时代进行构想。令人痛心的是,尽管我们迫切渴望疫情结束,渴望进入后疫情时代,这一天却还没有到来。只有世界各国之间开展更高水平、更紧密的合作和良性竞争,我们才能尽快结束疫情。可惜,近来这样的合作与良性竞争乏善可陈。
首先,要结束疫情、进入后疫情时代,需要所有大国都建立并实施疫情防控的国家标准,采取例如检测、数字化追踪、佩戴口罩和社交隔离等措施。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同时,这些措施也得益于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治理体系。
其次,要结束疫情,还需要全球合作来控制病毒的传播,包括拟定卫生协议、进行全球监测以及制定诊断能力标准等。我认为,美国、欧洲和中国作为全球三大国家和地区,具有领导这些行动的影响力、规模和资源。
诚然,全球化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必须管控并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为那些受此牵累的人们,尤其是劳动人民提供支持。但与此同时,全球化使更多的人摆脱了贫困,其成就超越了任何其他经济模式。在后疫情时代,我们不仅应该在言语上,更应该在行动中继续拥抱全球化。为此,我们必须重申对全球贸易规则的坚定承诺,并恢复对国际体系的信心,这种信心来自于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大国的领导力。
以市场为导向的全球商业和投资需要根据各方都采用和执行的规则进行,而大国领导力则会为此带来可预测性,增强市场信心,显示在开放、平等待遇和遵守公认规则方面的对等原则。
美国应履行自身职责,致力于维护和推进多边贸易和投资协议,包括维护和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以规则为基础、遵循公认行为准则的商业秩序。美国可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推进以亚欧为重点的贸易和投资协定,解决数字技术和跨境数据流等关键问题。其次,发挥其主导作用,支持世贸组织的改革进程。
在数字领域,美国应与贸易伙伴就技术和数据流方面的交往规则进行谈判,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国家安全、隐私保护等。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竞争规则,确定竞争的可预测性,在保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同时促进二十一世纪的商业发展,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跨境贸易。
疫情过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合作与竞争上。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要重振竞争力,打破与中国针锋相对的战术模式。
后疫情时代的另一个重点事项在于找到更多路径来投资数字和实体基础设施,包括铁路、港口和5G数字通信等。在这方面,美国不幸地成了一个反面案例,由于获得的投资严重不足,其国内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要鼓励企业等进行资本投资,尤其是对5G产业进行投资,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同样,美国政府在支持融资和基础技术创新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尤其是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智能电池等对美国未来经济至关重要的技术领域。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并不是政府投资,技术应用领域的投资应当完全交给企业。政府仅需提供支持,并不需要挑选优胜者或劣汰者。
全球领导人还肩负着另一项紧迫任务,即修复日益扩大的全球贫富差距。全球化和科技发展已经使世界取得了总体繁荣,但也导致许多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另外,为少数人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相对于劳动阶层而言,资本受益的比例仍然太大了。
我们应努力使收入分配更加均衡,而不仅仅依靠强制性的收入再分配。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和教育项目等,使更多人共享经济繁荣的福祉。
最后,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应鼓励企业走向低碳化,以减缓气候变化。经济与自然界一样容易受到气候问题的影响。因此,关键在于制定相关政策,推动能源、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行业更快地转向更加碳中和的天然气,同时为更高效的能源传输能力进行投资。
毋庸置疑的是,疫情后最重要的优先事项之一就是恢复中美两国之间积极的外交接触,这对我们两国乃至全世界都至关重要。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合作和竞争的路径,进行富有成效的竞争,而非破坏性竞争。
两国应指定双方领导人信任且深谙外交、熟悉双方国情的代表,与对方保持联系。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更清楚地了解双方对当今世界的看法,包括中美两国的国际地位、优先事项和各自的关切。我们需要确定双方的目标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利益的重合或分歧,并了解对方是否会对我方的行为和优先事项感到关切。
“我们想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当对此胸有定见。这个答案让我们能够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制定合作议程。可以从相对简单的事项开始以建立互信。同时,这个答案让我们能够着手解决现阶段可以解决的问题,并增进相互了解,将现阶段无法解决的问题暂时延后。
尽管中美之间针对技术和交往规则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两国经济脱钩呼声不绝于耳,许多美国公司仍然致力于长期深耕中国市场。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一项调查,83%的美国公司将中国列为其全球战略的五大重点之一。
中美关系正陷于低谷,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存在很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两国政府需要通过更有效的外交手段和对话来妥善处理双边关系。商界和投资界在鼓励两国政府方面也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取消了加征额外关税,为金融服务投资开放更广泛的市场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释放了积极信号,为中国的投资环境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市场信心。
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证明,对话和谈判能够逐步解决长期问题,并为投资自由化带来实质性进展。今后的任何双边对话或谈判都应同样注重结果。
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金融服务业尤为有利。中国承诺将开始以有意义的方式在金融服务领域实现公平竞争,这对于原本充满挑战的投资环境来说无疑是一大亮点。中国作出了符合自身利益的抉择。
在科技领域,中美两国彼此都采取了更具掠夺性或保护主义的方式,试图在有关国家安全或国家利益的重要领域获得或保持各自的优势。但是,如何定义国家安全?这是一个问题。它指的是军事和国内安全?还是与卫生相关的国家安全?抑或是涉及到产业政策重点领域的竞争?这些是否都是国家安全的正当定义?
中美两国已经在重点技术领域出现脱钩,例如电信产业和社交媒体平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们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差异造成的。这些互不相容的社会观念可能会导致在技术、相互准入和一体化方面的投资被割裂,我们是否应当顺从地接受这种状况?
在我看来,我们需要清晰地思考这一问题,审慎界定行为规则。“对等性”对于投资机会而言是一个重要概念:如果某个国家的“国家安全”定义具有更强的限制性,就不能期望其他国家依然保持完全开放。
投资是受法治保护的,应有独立、公正的司法程序和机构以及明确的监管,这是基本原则。中美两国曾经一度接近达成双边投资条约。归根结底,我们对彼此的投资越多,对彼此未来繁荣和人民福祉的投资也就越多。
我们认为,中美第二阶段经贸协议谈判不应受到不必要的推迟,我们必须解决第一阶段没有解决的关键问题。
最后,今年的大会要我们考虑如何重新定义未来的世界经济金融秩序。我们要先问问自己,我们希望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是分裂成东西两个半球的世界,还是更团结、更全球化的世界?哪一种更符合我们各自人民的利益?
对我个人来说,我更倾向于通过更深入的相互了解,逐步找到合作和竞争的方式,并就双方的分歧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
谢谢大家!预祝此次大会圆满成功
Copyright 2017 http://www.worldfinanceforum.org.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0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