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韩永文: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好于市场预期 但总需求不足矛盾依然存在 需增加政策储备 适度加大逆周期宏观政策调节力度

来源:世界金融论坛  时间:2024年7月2日

6月22日,世界金融论坛2024青岛峰会暨2024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评估学术研讨会在青岛香格里拉酒店举行。世界金融论坛和金砖智库高级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秘书长韩永文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韩永文表示,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在进一步恢复,增长结构不均衡的状况有所改善。从1月—5月份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有几个特点:第一,工业回升与服务业发展较快。第二,内需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还是很大。第三,进出口增长快速恢复。第四,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态势在向好。

韩永文指出,总体上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恢复态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发展韧性、市场主体市场感应能力、适应能力都很强。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恢复特性,恢复态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特别是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表现,1—5月份贸易出口的增长变化,所以国际机构连续上调了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长预期,这应该说是中国经济增长增强了信心。

韩永文表示,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基础还需要继续巩固。总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恢复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恢复进入常态增长还要有一个过程。第一,经济增长,特别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内需增长放缓。第二,生产动能边际减弱。第三,市场信心仍然不足。第四,经济效益还急需进一步改善。

韩永文最后表示,需要进一步强化中央一系列的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以及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政策实施与落地要加快,适度加大逆周期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财政货币政策上还应有一些超前的准备,增加一些政策储备,以应对经济增长可能还出现一些新的反复以及更加不确定性因素。”韩永文说。

以下为韩永文在世界金融论坛2024青岛峰会暨2024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评估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实录摘要:

韩永文.jpg

对近期的经济形势的几点看法

文|韩永文

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论坛,刚才几位权威嘉宾就未来世界经济、世界科技以及中国经济、中国科技未来发展的大势做了主旨演讲,对我们的启发都非常大,也具有深远意义。我就讲一点近期的经济形势的看法,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今年5月份的经济数据,也有利于我们将1-5月份的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去年2023年甚至更远一点的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做一些对比。我收集到一些数据,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和判断,供大家参考。

一,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在进一步恢复,增长结构不均衡的状况有所改善。

今年以来,我们经济延续恢复发展,发展态势总体上好于预期。大家可能都清楚,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出来以后,各方面的反映都不错,也超出了市场预期。3月—5月份这段时间,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波折和反复。但5月份数据出来以后,又有些校正4月份经济发展反复的情况,所以总体经济发展态势还是高于市场预期的。

从1—5月份的数据,特别是5月份的数据出来以后,我个人判断,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仍会有比较好的表现。昨天晚上我也翻了一下资料,去年的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恢复是比较快的,GDP增长达到6.3%。我想今年的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应该跟去年表现是差不多的,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从1月—5月份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有几个特点:第一,工业回升与服务业发展较快。这可能跟去年相比,是我们今年经济发展的一个特点。去年工业增长恢复一直很慢,在去年下半年,特别去年三季度以后,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工业有了相对较快的复苏,但全年也仅增长3%。今年1-5月份,这个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一二月份达到7%,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1—4月份是增长6.3%,所以4月、5月分别增长6.7%和5.6%,从趋势上看有所放慢,但是累计起来还是远远好于去年水平。就服务业而言,从去年全年的恢复还是比较快的,今年恢复同样比较稳定。

第二,内需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还是很大。大家都知道,去年最终消费增长对GDP的拉动达到82.5%,去年我对这个数据也做过一些分析,我认为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阶段下,这样的一个贡献率是偏高的,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结构不均衡性。今年结构有所调整,但依然还是偏高的。但有一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去年有所增强。1-3月份,投资增长4.5%,是大大高于去年的增长速度,是去年5月以来增长最快的。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1.3%。1-5月份,投资增长4%,也是大大快于去年的增长。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2万亿元,增长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3.7%。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算了一下73.6%和73.7%差不多,总体和去年相比这个结构调整有所改善,但也反映出消费增长出现一些放慢的趋势。增长5.3%当中,消费拉动了接近4个百分点,所以服务和消费的增长,依然是拉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第三,进出口增长快速恢复。大家都知道,去年全年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负的,贡献率大概是-11%左右。所以今年出现了一个比较好的上升态势,一季度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15.1%,去年是-11.4%。贸易出口变化,超出了市场预期,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国际市场、国际经济在复苏,国际市场的需求在回暖,而且需求结构在变化,贸易出口结构也在变化,能看到市场多元化的发展变化。

第四,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态势在向好。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6%和11.5%,远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是7.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就是4个百分点当中有2.6个百分点是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增长拉动的,贡献率达到45.7%。

从具体结构上来看,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长1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占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28%和15.5%,其中像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通信、信息化学制造业、航天航空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速度都比较快,多数都在两位数以上,这也是结构变化的因素。

从投资来看,1—5月份固定资产增长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6%,快于全国投资增长5.6个百分点。清洁电力投资同比增长32.9%,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明显加快,这与中央政策直接相关。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支持下,设备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7.5%,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8%,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5%。

所以总体上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恢复态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发展韧性、市场主体市场感应能力、适应能力都很强。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恢复特性,恢复态势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特别是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表现,1—5月份贸易出口的增长变化,所以国际机构连续上调了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长预期,这应该说是中国经济增长增强了信心。

二、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基础还需要继续巩固

尽管经济发展态势好于市场预期,但要看到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依然还很多,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中的不稳定性、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仍需要我们高度关注、高度重视。总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恢复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恢复进入常态增长还要有一个过程。

第一,经济增长,特别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内需增长放缓。进入二季度,支撑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趋于走弱,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1—3月份的增长4.5%,下降到1—4月份的4.2%,1—5月份的4%,就是这个增速出现了边际递减。5月、4月当月增长分别为3.5%和3.6%,基建制造业投资增长与4月份相比区域有所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2月份的增长5.5%,回落到3月份的3.1%,4月份的2.3%,5月份有较大回升,也只有3.7%。前五个月累计增长4.1%,远远低于疫情前8%的增长速度。

第二,生产动能边际减弱。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月份的增长6.7%回落到5%,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由3月份的50.8%,回落到4月份的50.4%,5月份的49.5%,其中中小企业PMI为49.4%和46.7%,特别是小微企业反复的态势是比较明显的,信心不足、市场需求不足、订单不足,表现得比较强烈。所以新订单指数,包括出口的新订单指数都有所下滑。

第三,市场信心仍然不足。社会零售总额增长放缓说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收入增长预期不涨,就业形势依然是紧环境。在今年加大长期国债发放等刺激下,投资增长出现趋缓态势,一方面可能是准备不充分,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也有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不强烈的情况,昨天跟有些企业调研交流座谈的时候,大家和青岛这方面的企业家们纷纷反映这方面的情况。特别是民间投资由1—4月的增长0.3%,降到1—5月份的增长0.1%,几乎就是接近零增长,不仅反映出民间投资意愿不强,还反映出去年以来几乎无增长的民间投资出现边际递减。PPI一直为负,5月份-1.4%,尽管这个负增长的态势在明显减缓,但毕竟还是连续几年是负增长,所以对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形成负面影响。

第四,经济效益还亟需进一步改善。1—4月份工业企业营收47.9万亿元,同比增长2.6%,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不太相适应,4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23.6万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6%,所以这个应收账款占比越高,说明企业资金回流越慢,组织未来的生产、投资、运营会出现资金高度紧张,不仅不能形成合理利润收益,可能还需要通过增加成本向银行筹集资金,维护自己正常的生产运营,这都是矛盾问题。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只有74.4元,同比减少2.6元,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也明显放缓,由1、2月份的10.2%,下降到4.3%,所以盈利水平也再往下走。

从宏观层面来看,1—4全国一般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7%,当然扣除一些不可比的因素以外,增长是正的,但也是比较低的。另外,税收同比下降4.9%,个人所得税下降4.5%,所以个人所得税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收入的真实状况,不仅是没有增长,而是在下降的,或者政府一般公职人员欠薪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同时,非税收入增长较快,增长9.4%。税费收入比占到税收收入的2.9%,前些年中央下大力气、各地也下大力气整治税费占比过高的问题,这两年由于财政状况不好,又出现反弹,这是一个不好的趋势,必然增加市场主体的负担。

总体而言,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中央一系列的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以及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政策实施与落地要加快,适度加大逆周期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财政货币政策上还应有一些超前的准备,增加一些政策储备,以应对经济增长可能还出现一些新的反复以及更加不确定性因素。

谢谢大家!

上一篇:李礼辉: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六个并重 全面赋能实体经济 提升全要素生产力 下一篇:冯兴科秘书长一行访问湖州银行并座谈交流

邮箱:info@worldfinanceforum.org.cn

Copyright 2017 http://www.worldfinanceforum.org.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0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