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金融论坛 时间:2024年12月17日
2024年12月16日,由世界金融论坛(WFF)和香港国际金融学会联合主办、乐信集团协办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挑战、未来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香港港岛香格里拉酒店举办。有关政府官员、监管部门负责人、金融机构代表、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共二十余人参会,共同探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当前状况、挑战与机遇、未来与展望等主题,并就如何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给出建议和对策。会议由世界金融论坛秘书长、金砖智库主任冯兴科主持。
财政部原副部长、世界金融论坛和金砖智库首席顾问朱光耀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尽管国际风云变幻,香港汇市和股市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表现稳健,汇市即便在疫情中依然保持小幅度的增长。债市在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需求增加的推动下稳健增长,财富管理中心依然是香港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领域。股市方面,在国际化指标上有很大空间。
朱光耀表示,尽管挑战加大,香港继续作为全球投资贸易的枢纽和跨国公司的亚太总部,国际化专才精英的汇聚地,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近年来,在特区政府的大力努力下,在各个方面的支持下,新的创新生态的优势正在得以发挥。国际低碳融资交易在香港也不断地发展,有望成为新的交易中心。
朱光耀表示,在发展数字货币方面,香港做了非常大的探索,这是非常重要的。香港特区政府和监管机构对加密货币市场通过一系列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实施穿透式监管,严格审核和监管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使得加密资产的交易合法化和合规化。这充分体现了香港背靠祖国、连接世界的特殊优势。
中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民建联会务顾问、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谭耀宗表示,香港应该加快发展离岸人民币中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但在港的人民币存款规模比较小,近几年的整个资金池大约在6000亿到1万多亿元人民币,有必要大幅增加在港人民币的资金池。香港离岸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大,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市场难以形成以人民币为计价的产品。香港做好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工作,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及副院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建议大湾区通过制度创新,将香港国际领先的开放金融体系优势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在产业、市场、多层次人才、数据及空间资源方面的优势叠加集成,大幅度提升香港与大湾区作为中国外循环经济金融发展战略核心平台的效率、规模、与竞争力,为香港探索“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数字金融、以及科技创新等新领域的巨大机会奠定基础。
世界金融论坛秘书长、金砖智库主任冯兴科表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虽然有挑战,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金融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香港有一系列能持续巩固和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优势条件,包括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备而具竞争力的税制,资金自由进出的便利性,完整的市场体系,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建互通,高效的金融监管,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以及代币化生态系统,特别是代币化资产、跨境支付和稳定币、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等。相信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会越来越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值得期待。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卓敏经济学教授周林,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黄冰芬,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委员会界别立法会议员洪雯,乐信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黄健斌,星展银行(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纪沫,阿尔山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长、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袁力,冯氏集团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执行总监张家敏,交通银行信托有限公司原行政总裁李绍基,香港金融管理局外事部高级经理王婷,香港再出发大联盟调研主任方晓聪,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本力等专家学者和嘉宾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
Copyright 2017 http://www.worldfinanceforum.org.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0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