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浦发银行:锚定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在危机与变革中开创可持续未来

来源: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日期:2025年3月6日

2025年2月19日,第八届世界金融论坛年会暨2025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学术研讨会于上海市徐汇区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众多国内外金融界、学术界及企业界代表,共同探讨全球经济金融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忠受邀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对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见解以及浦发银行在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张为忠1.jpg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忠

张为忠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地缘政治动荡、气候危机以及技术革命三重变局的叠加冲击,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充满挑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必须承担起锚定未来的责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中,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是危机中的稳定器和变革中的推进器,必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张为忠表示,金融业必须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即如何让金融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燃料”而非“壁垒”。为此,全球科技金融正从传统的资本支持转向生态赋能,形成了风险共担、估值体系革新、全周期服务链等三大范式升级。在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正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纲领,通过政策支持、市场变革、工具创新和生态协同,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闭环体系。

图片8.jpg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忠

浦发银行高度重视科技金融服务工作,明确提出“数智化”战略,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包括10个以上重点试点科技分行和近200家特色科技支行。同时,协同上海信托、上海科创银行等子公司构建“商行+投行+生态”服务模式,打造“股、债、贷、保、租、撮、孵、联”八位一体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构建全新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截至2024年末,浦发银行累计服务科技企业超7万户,科技贷款余额超6700亿元。

绿色金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底色,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从共识向行动的跨越。中国正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加速构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在顶层设计上,搭建了“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在市场创新上,构建了多层次金融工具箱。中国的实践充分证明,绿色转型不是负担,而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浦发银行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步伐提速。一是持续完善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积极打造绿色金融旗舰银行。构建了涵盖绿色智造、绿色城镇化、绿色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汽车、碳金融等六大领域的“6+N” 服务体系。二是持续加强生态圈建设,打造“浦发银行绿色金融朋友圈”特色品牌。三是持续强化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和探索,全力打响“浦发绿创”品牌。截至2024年末,浦发银行对公绿色信贷余额(人行口径)突破6000亿元,年增超1000亿元。

张为忠表示,未来浦发银行将继续以“红色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以“绿色金融”打好发展底色,以“金色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以“蓝色金融”服务广泛市场主体,携手各界共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论坛期间,浦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浦发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薛宏立代表浦发银行与世界金融论坛联合发布《2025年世界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并发表演讲。薛宏立指出,2025年,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全球经济步入低增长常态,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持续增加。一方面,数智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因素仍在复杂演进,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

图片12.jpg浦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浦发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薛宏立

薛宏立表示,报告聚焦全球经济低增长常态下的金融市场挑战,呼吁强化国际政策协调,推动人民币债券在跨境担保品领域的突破性应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作为全球安全资产,人民币主权债券兼具投资属性、保险属性和避险属性,理应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承担更多功能。浦发银行已在国内金融机构中率先推出人民币冲抵跨境衍生品交易初始保证金业务,并与多家外资机构达成交易意向。

薛宏立表示,在科技金融快速崛起、金融生态不断重塑的新时代,金融行业需要在风险防控与创新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全力构建可持续未来。

上一篇:阿里云张翅:大模型成为金融行业破局的关键变量 下一篇:WFF报告简版全文|全球经济步入持续低增长时代 新兴经济体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

邮箱:info@worldfinanceforum.org.cn

Copyright 2017 http://www.worldfinanceforum.org.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0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