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阿里巴巴集团李然: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 2030年阿里巴巴要实现碳中和 阿里巴巴ESG理念与绿色金融实践兼顾国际共识与中国特色

来源:WFF  时间:2025年4月16日

第八届世界金融论坛年会暨2025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徐汇举行。在大会 “气候变化下的碳达峰、碳中和与可持续金融”专题论坛环节,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资产总裁李然受邀出席论坛并以“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阿里巴巴的ESG理念与绿色金融实践”为题发表演讲。

李然表示,从2021年开始,阿里巴巴集团将ESG作为公司的基石战略,它是一项不随时间调整而要长期坚持下去的战略。对此我们构建了“七瓣花”的治理体系概念,修复绿色星球,构建信任,支持员工发展,服务可持续美好生活,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七个方向。这七个方向不仅与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同时也具备中国特色。

李然指出,阿里巴巴要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阿里巴巴承诺自2030年起云计算的电力供给100%采用清洁能源。2024年阿里巴巴的ESG工作成果方面,自身运营的净碳排放量同步下降5%。从2024财年来说,阿里云自建数据中心的清洁电力使用比例从2023财年的53.9%提升到2024财年的56.0%。

“整个过程中,我们在环境目标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在支持员工发展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的女性员工占比达47.2%。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万能的淘宝支持了将近1000万的中小商家。不仅如此,我们还持续推动每个员工都能参与到公益过程中,去年全年,阿里巴巴员工的公益活动总时长达26万小时。”李然说。

李然表示,数字平台天然具有社会属性,它的规则调整以及准入调整会对平台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因此,数字平台是推动ESG的关键力量,其核心就在于要让平台的各方参与者和生态运营者共同加入ESG的建设中,不光是阿里巴巴自己,我们要推动整个生态体系中的所有生态参与者都参与到ESG治理工作中。通过赋能减排和带动减排这两大路径,将平台生态融入ESG治理当中。

李然谈到,阿里巴巴集团的绿色金融实践包括投资、融资和相关标准制定三部分。首先是融资方面,2021年我们发了将近10亿美元的可融资绿债,主要投向12个ESG项目。其次是投资,所谓的绿色投资,其中之一就是投向环保技术。最后是标准的制定和推动。阿里巴巴本着协同合作的原则,积极行动,我们希望和大家共建美好的世界和未来。

第八届世界金融论坛年会暨2025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学术研讨会由世界金融论坛、金砖智库、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战略合作,上海市徐汇区商务委员会特别支持,中保投资协办,于2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举办。本次年会以“在危机、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寻求和平、稳定和增长之锚”为主题,汇聚全球200多位经济金融界领袖、金融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参加。

以下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资产总裁李然在第八届世界金融论坛年会上的演讲,特此刊发,敬请关注。

李然.jpg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阿里巴巴的ESG理念与绿色金融实践

李然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荣幸参加此次论坛,今天和上面两位不太一样的是,我们将站在企业角度讲一讲作为互联网企业如何通过自己的实践做好ESG的工作。

我的发言分三部分:

1、阿里巴巴的ESG理念和治理体系

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平台型的数字化公司,对于绿色金融的实践,我们只是做了一点点,就此给大家做一个分享。首先讲一讲阿里巴巴ESG的理念。阿里巴巴集团是大的业务版图,包括了电商板块,淘天是国内电商,阿里国际数商是国际电商,负责阿里的国际化业务,包括国内出口到海外,以及海外本土化业务,比如说Trendyol是土耳其的,Lazada是覆盖东南亚7国的平台。云智能集团专注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服务,是阿里巴巴技术驱动的重要业务板块。菜鸟是阿里的物流板块,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构建了全球智能物流网络。本地生活有大家熟知的上海本土的饿了么,主营在线外卖、新零售;高德地图是大家平时出行在用的,覆盖整个出行板块。大文娱是阿里巴巴文化娱乐板块,包括订票的大麦、优酷和阿里影业。此外,我们还有包括钉钉、盒马和阿里健康等业务板块。这些业务体量虽然没有前面介绍的几个板块大,但是也是自成闭环,组成了阿里巴巴的闭环生态。

在开展ESG治理的工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像阿里巴巴这样复杂多业态的跨行业体系究竟该怎样推进ESG的工作。这当中,从2021年开始,阿里将ESG作为公司的基石战略,它是一项不随时间调整而要长期坚持下去的战略。对于战略来说,要落地就需要有框架体系支撑,对此我们构建了“七瓣花”的治理体系概念,修复绿色星球,构建信任,支持员工发展,服务可持续美好生活,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等七个方向。这七个方向不仅与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同时也具备中国特色。同时,我们也对七个大方向进行了拆解,拆解为环境、社会等26个议题。

“七瓣花”治理体系能够作为阿里巴巴整个ESG治理框架的支撑,得益于两大支撑,第一是将组织保障作为ESG的核心支撑。对阿里巴巴来说,组织保障分三部分,第一个保障是在董事会,第二个在控股公司,第三是在刚才所介绍的各业务板块层面。通过三个层次的联动实现组织体系的良好保障。第二个支撑是信息化,如何通过系统,将几千人的工作放在一个平台上自动地循环。其中,大家一直热议的AI、DeepSeek,以及阿里云的公益大模型,都将有极大的应用空间,我认为AI能够为ESG工作带来较大的效率提升。

2030年,阿里巴巴要实现碳中和。阿里巴巴承诺自2030年起云计算的电力供给100%采用清洁能源。2024年我们取得的ESG工作成果方面,自身运营的净碳排放量同步下降5%。从2024财年来说,阿里云自建数据中心的清洁电力使用比例从2023财年的53.9%提升到2024财年的56.0%。整个过程中,我们在环境目标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在支持员工发展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内部的女性员工占比达47.2%。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万能的淘宝支持了将近1000万的中小商家。不仅如此,我们还持续推动每个员工都能参与到公益过程中,去年全年,阿里巴巴员工的公益活动总时长达26万小时。

在介绍完阿里巴巴集团的ESG框架以及整个组织形式后,下面讲一下阿里巴巴在ESG过程中的创新。       

2、平台企业ESG特色创新:“范围3+”方法学

数字平台天然具有社会属性,它的规则调整以及准入调整会对平台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一个平台的生态,包括它的供给方、用户、中间服务者等众多角色。比如说阿里巴巴这样的集团,它的商家将近1000万个,同时服务9亿消费人群,以及提供专门服务的物流公司、快递公司等。因此,数字平台是推动ESG的关键力量,其核心就在于要让平台的各方参与者和生态运营者共同加入ESG的建设中,不光是阿里巴巴自己,我们要推动整个生态体系中的所有生态参与者都参与到ESG治理工作中。

基于此,2021年我们提出了平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的概念。碳排放1、2、3的概念我们都比较清楚,“3+”是我们希望平台生态中能够有更多参与者参与到当中。关于“3+”我们提出了两条实现路径:一个是赋能减排,二是带动减排。什么叫赋能减排,企业在得到产品和服务相关替代性方案时,会用到数字化和AI的技术,通过技术化手段赋能碳减排。比如说阿里云、钉钉还有以低碳云通过云平台支撑各个企业部自建系统;低碳办公,当你离开办公室,这里面的灯自动关掉;通过物联网技术、低碳物流和低碳生产这几个部分都可以做赋能性的减排。

另一路径是带动减排,所谓的带动减排是平台需要各种各样的商业手段促进平台上的各个商家来做减排工作。这里面举个例子,左边的是低碳商品,如何在平台上让更多的低碳商品展示给用户,比如说低碳出行,高德通过低碳出行积累低碳分,通过CCER的碳普惠交易,将利益反馈给相关者。高德的低碳出行全国使用用户数达5400万人。再比如说在饿了吗平台,大家点餐时是不是减少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还有闲鱼平台,这是全球最大的二手交易平台,这些都是带动减排。通过赋能减排和带动减排这两大路径,将平台生态融入ESG治理当中。    

3、阿里巴巴的绿色金融实践

阿里的绿色金融实践包括投资、融资和相关标准制定三部分。首先是融资方面,2021年我们发了将近10亿美元的可融资绿债,主要投向12个ESG项目。其中4.5亿作为能源效益的项目,这里面自建非常多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很多的资金来源于这一项目,绿色建筑3.52亿,这两个占了大头。未来,我们还会持续在绿债当中带入。其次是投资,所谓的绿色投资,其中之一就是投向环保技术,包括大家刚才讲到的碳减排,阿里云要在未来实现100%的零排放,这意味着我们要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比如我们现在投资了一家生产液体冷却服务器的公司,同时也会投向数字能源化管理的公司。现在针对可实用投资的portfolio(投资组合),在阿里有近20家这样的企业。

最后讲一讲标准的制定和推动。首先,“3+”场景中有非常多的标准是原来没有的,需要重新制定,并且在新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联合多类型机构共同合作完成。第二是支持产业基础落地。我们阿里资产的“无废城市”平台就是把产废、运废企业的循环通过线上实现。第三是帮助中小商家,我们认为大型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绿色金融支持,但在平台中有将近一千万的中小商家中,也有部分是符合绿贷要求或者是达到认定标准的,我们希望通过平台的力量,探索建设绿色企业评估模型,为商家获得低息的绿色融资支持提供认证和背书,这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最后,阿里巴巴本着协同合作的原则,积极行动,我们希望和大家共建美好的世界和未来。


上一篇:世界金融论坛首席顾问朱光耀等一行访问新开发银行总部 下一篇: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吕彤轩:做好耐心资本 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不做跟随者 要做

邮箱:info@worldfinanceforum.org.cn

Copyright 2017 http://www.worldfinanceforum.org.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0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