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由世界金融论坛(WFF)、金砖智库(CBGG)和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RBWC)主办的“一带一路”北京合作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此次论坛是世界金融论坛2019春季主题论坛,主题为“开放、创新、发展、包容、共享”。“一带一路”建设第三方评估小组组长刘卫东参加论坛开幕式并主旨发言。
刘卫东表示,“一带一路”这幅“世纪工程”的历史画绢刚刚展开的这部分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美丽、辉煌的景象,我们管它叫开门红。截止目前,全球大概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协议。在过去五年里面,我们定量评估以后认为,中国和沿线国家的联通程度提高了86%。下一个阶段,我们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性高质量发展,这个高质量发展从哪些方面理解它?我认为三个方面比较重要的:第一个是绿色发展,当今全球都是环保意识觉醒的年代里面,没有绿色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寸步难行,可能面临失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点,要画好工笔画,做好每一个项目,们做好每个项目以后才能实现真正所谓的高质量发展;第三个就是我们在工作中,建设当中也要能够做一些满足当地民生需要的项目。
以下为“一带一路”建设第三方评估小组组长刘卫东发言实录:
作为一直以来从事“一带一路”的研究学者,非常荣幸、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论坛。刚才给我的职务头衔是“一带一路”建设第三方评估小组的组长。是的,去年根据“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我们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评估组,除了我们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之外,包括胡必亮教授在内,我们也请了国内其他方面的一些专家,对“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第三方评估。我们评估报告去年9月份就已经完成了,前天我们刚刚把这本书上市,估计下周大家就可以拿到这本书。我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有一个“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我们过去五年从事了大量的“一带一路”研究工作,但是我们的研究总体从规划角度、政策角度来做研究。
讲到我是第三方评估,我就简单讲一下我们做评估的一个主要要点,就是怎么看待“一带一路”。就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东西。我记得古人讲盲人摸象,我们每个人看到的那个东西估计都是这个象的很小一部分。我们从历史角度来看,它又是相当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现象。我们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在上一次峰会的开幕式讲到它是一个“世纪工程”。所以我个人以《清明上河图》这个历史长卷比喻“一带一路”,当这个历史长卷完全展开的时候是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这是我们最期望看到的东西。但是这个历史长卷的展开一定会在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之中,在各种力量的碰撞之中,在各种矛盾的解决之中展开的,我们不能期望它一下全部展开,所以会经历很多困难、经历风浪,所以我们也不能以一个短期内某一个项目有什么问题等来评估它未来是不是可以这样长久持续下去的。
我们评估认为,这幅历史画绢刚刚展开的这部分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美丽、辉煌的景象,我们管它叫开门红。有以下几点我们可以共享,第一点就是在过去三年以前,我们一直以为“一带一路”是中国自己提出的一个倡议而已,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全球的共识了。因为第一届峰会的时候有57个国家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协议或者联合发表了声明,到昨天为止这个数字是125个,全球大概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中国签署了这个协议,可见它产生的影响。
我们一直讲“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沿线,但是现在可以看到古丝绸之路沿线和我们签协议的国家只有56个,其他的接引70个都是非洲、南太、拉丁美洲,包括现在西欧很多国家也都和中国签了“一带一路”协议。这里要给大家纠正一个概念,我们以前经常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个概念,沿线国家这个概念现在已经不适用了,过去讲沿线就是指古丝绸之路沿线有很多国家和我们要共建“一带一路”,现在因为扩展到非洲、拉丁美洲、南太平洋甚至“一带一路”西欧地区,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后可以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这个概念来描述这个现象,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接近六年以来,中国人和中国公司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过去中国人和中国公司从全球思考问题比较少。过去接近六年以来,我相信在座很多企业负责人都在这里,包括我们中国人,每个人都知道“一带一路”这个概念,每个人开始从全球角度思考问题,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进步。这一点我想与中国正在上升的国际地位是相符合的。其他那些评估结果,大家下周可以看到书了,其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我们定量评估以后认为,在过去五年里面,中国和沿线国家的联通程度提高了86%。
第二个我想讲的究竟什么是“一带一路”?我不知道在座各位嘉宾有没有同样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一带一路”,特别是什么是“一带一路”项目?我想很多人都在问同样的问题。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也不那么简单,因为我刚才讲到它博大精深,方方面面。有的时候摸到大象的腿不知道耳朵什么样,有时候我们摸到头,又不知道大象的尾巴什么样子。但是这里我想讲的一点,“一带一路”一定是遵循丝路精神,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发展出来的项目,这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关于什么是丝路精神,我在这里不解释,因为我们的习近平主席在上一届峰会上已经完美阐释了什么是丝路精神。这里面就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有了这个我们就可以想象“一带一路”项目一定是一个合作合作再合作的事情,而不是现在摩擦摩擦再摩擦,敌对敌对再敌对,不是这样的。我们强调的是合作合作再合作。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其实它与之前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强调“一带一路”一定是通过政府间的合作,特别是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对接而实现一个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所以在这个里面我们突出强调政府要有能力进行合作,政府要有意愿进行合作。所以125个跟我们签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是有意愿合作的,大家看到我们峰会叫什么名字?我们峰会叫“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里突出的是合作的问题,所以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我们突出强调的是除了发挥市场作用以外,我们一定要强调政府其中所做的作用。
当然,过去三年以来,我们总书记、我们的政府也强调,我们要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所以这次总书记和总理去欧洲访问,我们特别突出我们与第三方国家的合作,所以在座很多发达国家来说,也是我们“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合作伙伴。
第三点,“一带一路”既然是一个合作的问题,它的理念是什么,当然大家可以说丝路精神,共商、共建、共享等等的,我过去五年里面一直把它从全球化的背景下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刚才几位都讲到了全球化现在处于一个非常难堪的局面。我记得去年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先生先生曾经为我们《中国新闻周刊》写过一篇文章,布朗先生曾经这样说的,“全球化就像一列失控的火车,随时会有倾覆和颠覆的危险”,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做呢?我们需要新鲜的思想、需要新鲜的空气,需要新鲜的方案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
这个方面我特别同意前面几位讲的,“一带一路”倡议应该为全球化的发展插下一根“定海神针”,能够帮助我们全球化进程不要去倾覆,因为如果倾覆的话大家都没有好处,我们损失都是一样的。在这个里面我特别强调“一带一路”是丝路精神和经济全球化理念的一个结合,它将开创包容性全球化这么一个新的时代。
全球发展的不均衡以及社会极化的现象,已经不容我们回避了。如果再回避这样的问题,我们全球发展越来越会失去动力了。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强调的是一个包容性全球化,我主要从下面六个角度阐述它:
第一个就是政府要在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一些作用。不要像华盛顿共识那样,不要像新自由主义一样,华盛顿共识和新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尽量不去干预,然而政府不去干预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资本可以赚的盆满钵满,但是我们普普通通生活的老百姓没有办法分享全球化更多的利益,所以政府应该有作用,所以我非常赞同林毅夫先生讲到的,我们需要一个“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这样才能纠正我们道路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第二点,我们要明白基础设施引导下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了,这一点要反问自己。我们中国人最清楚,要想富先修路。我们知道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要问为什么过去五十年,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没有发展,为什么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基础设施破烂到那样的程度了?为什么?我有两个解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基础设施被认为是一个纯粹的商品,要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但实际上基础设施很多方面是一个半公共产品,有很多领域,完全靠市场没有办法解决的;第二,我们金融市场出了大问题,过去30年40年,传统的商业银行,包括开发银行在资本市场里面的比例越来越低,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养老金、保险基金、各种主权基金。这种热钱是不可能投到基础设施项目上的,因为这些热钱如果一个季度不能赚钱,它就死掉了,所以怎么可能投入到基础设施里面呢?所以我们经济学界讲呼唤“耐心资本”。
在全球化的今天和今后,我们要能够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尽快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地,要通过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让这些国家分享全球化的好处,能够方便的进入国际市场,所以刚才胡必亮教授也讲了这个道理,基础设施引导的发展应该是今后全球化发展里面很重要的环节。
第三个更加重要了,我们道路要多元性。过去华盛顿共识给我们道路只有一条,但是后来大家发现了每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太一样、发展阶段不一样,不能够选择唯一的道路,所以每个国家应该有自己发展道路的选择权利,所以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点是平等的参与,因为全球化是由强国、大国推动的,大国、强国怎么对待弱国,怎么对待小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然了,有一些国家过去行的是王道,后来行霸道。中国角度来讲,中国从来的文化都是讲一个“和”字,并且和而不同。所以这一点我想大家要平等的参与是很重要的。
第五个是文化的多元性。过去300年里面,西方的发达国家他们率先崛起,发展起来。所以我们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西方的文化是卓越的,我们自己的文化是不行的。但是,这些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优点,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保留这种文化的特点对发展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带一路”倡议在愿景行动那个文件里面就提到要维护文化的多元性,在维护文化的多元性前提下要共谋发展。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点我们强调要关注环境,关注绿色发展。我们知道中国这些年一直强调生态文明的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里面,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我相信大家会看到这次峰会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将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在座搞金融的,特别是绿色金融的,将来可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所以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包容性全球化不是要颠覆过去的全球化,而是对过去的全球化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而已,我更愿意说它是一个全球化的修正主义,而不是一个颠覆主义,但是包容性全球化对于我们产生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案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思维方式。
最后一点讲一下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因为习近平主席在去年的座谈会专门提出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性高质量发展,这个高质量发展从哪些方面理解它,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三个方面比较重要的。第一个是绿色发展,当今全球都是环保意识觉醒的年代里面,没有绿色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寸步难行,可能面临失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点,我们国家主席习近平也讲到了,它是一个要画好工笔画的一个,做好每一个项目,今天讨论的东西都特别重要,我们做好每个项目以后才能实现真正所谓的高质量发展。第三个就是我们在工作中和建设当中也要能够做一些满足当地民生需要的项目,这个习近平主席在五周年讲话里面专门提到这个事情,我们要让当地老百姓有所收获,能够让他们分享“一带一路”建设的好处,这样才能是一个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据悉,此次“一带一路”北京合作论坛分别设置“一带一路”六周年回顾与未来展望、“一带一路”与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外汇市场秩序、大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跨境金融合作与风险防范、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发展趋势与“一带一路”跨国金融合作创新、“一带一路”食品农产品药品产业合作暨国际标准化等议题。论坛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和智库的多位专家学者与国际金融机构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家代表、政府官员等近两百名嘉宾就论坛各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金砖智库CBGG主任兼秘书长、世界金融论坛创始人冯兴科和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长、世界金融论坛联合创始人马克•乌赞等分别主持此次论坛。
Copyright 2017 http://www.worldfinanceforum.org.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0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