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由世界金融论坛(WFF)、金砖智库(CBGG)和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RBWC)主办的“一带一路”北京合作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此次论坛是世界金融论坛2019春季主题论坛,主题为“开放、创新、发展、包容、共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砖智库CBGG学术成员刘尚希参加论坛开幕式并主旨发言。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砖智库CBGG学术成员刘尚希表示,“一带一路”实际上在为这种世界的不确定性注入确定性。“一带一路”为何会为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呢?我们可以把当今世界的这种不确定性简单的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所带来的;另一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过程中间,各个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却并没有跟上这个步伐。这个基础设施既有传统的基础设施,也有新型的基础设施。传统的基础设施与陆、海、空的交通,这些方面的基础设施是没有跟上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明显。一些新型的基础设施,像金融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这方面的基础设施事实上也没有跟上的。一方面越来越一体化、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却跟不上。那么这样实际上也会导致整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它是放大的。这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恰恰在这个方面发挥了作用,“一带一路”已经有了六年,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为世界、为区域注入了越来越多的确定性,这是有目共睹的,有很多的评价报告都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一带一路”在为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越来越多的确定性,这是一个逻辑,也是一个事实。
以下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砖智库CBGG学术成员刘尚希发言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盛会,我在这里刚才听了各位的发言,感到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在这里我有谈一点自己简单的想法,我发言的题目是“一带一路”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确定性。
我讲三个基本观点:第一点,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这个词是一个全球流行的词汇,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这当然有各方面的因素,我觉得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来看,这个不确定性有它的内因。人类历史来看,农业社会的变化是以千年为单位的,农业社会过了两千年可能才有一点点改变。而工业社会的变化是以百年为单位的,过了一百年可能人类社会的变化就已经很大了。而当今信息社会的这种变化,却是以十年为单位的,过了十年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已经是很不一样了。
从我个人,我想在座各位都有这种切身的感受。这就是说人类社会发展的这种变化越来越快。在这种变化中,他会内生出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我们的理论、观念、法律、制度、世界各国交往的规则、全球治理的秩序都已经跟不上这种快速发展的变化,这样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其实我们还可以从经济层面来看。全球的经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全球的分工在不断的深化,突破了各个国家的疆域。在这个基础上,就形成了全球的产业链、全球的供应链、全球的金融链、全球的债权、债务关系。那么在这种链条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种不确定性也会越来越多。我觉得这是一方面,实际上都是导致了这个世界越来越大的这种不确定性。
“一带一路”实际上在为这种世界的不确定性注入确定性,这就是我讲的第二个基本观点。“一带一路”为何会为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确定性呢?其实我们分析一下这种不确定性的基本类型就可以发现。“一带一路”它确实在起到注入确定性的作用。
我们可以把当今世界的这种不确定性简单的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经济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所带来的;另一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过程中间,各个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却并没有跟上这个步伐。这个基础设施既有传统的基础设施,也有新型的基础设施。传统的基础设施与陆、海、空的交通,这些方面的基础设施是没有跟上的,在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明显。一些新型的基础设施,像金融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这方面的基础设施事实上也没有跟上的。一方面,全球越来越一体化、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却跟不上。那么这样实际上也会导致整个世界的不确定性是放大的。
这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恰恰在这个方面发挥了作用,“一带一路”已经有了六年,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为世界、为区域注入了越来越多的确定性,这是有目共睹的。这有很多的评价报告都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说“一带一路”在为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越来越多的确定性,这是一个逻辑,也是一个事实。
第三点,“一带一路”怎么样进一步发挥,为世界注入确定性的作用呢?大家知道,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需要投资的,而投资其实就涉及到两个主体: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政府。既需要市场的投资,也需要政府的努力。在传统的理论认为,基础设施领域是市场失灵的领域,这个只能由政府来办,只能由政府投资,但实际上现在有新的模式,可以化解这种政府投资的不足,这个模式实际上就是PPP。
PPP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地发展,我认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PP还应当进一步的推广推行。实践已经打破了这种理论的禁区,认为市场资本不能进入所谓的市场失灵的领域,这就需要我们理论上进一步总结,把政府与市场的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当然,市场在这个里面要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这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中国在PPP的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这方面有经验也有教训,但是总得来说在不断推动PPP这种新的模式快速往前发展。
中国的基础设施快速的改进与PPP这种模式充分的利用是分不开的。尽管在中国利用PPP这种模式从理论上或者从政策文件上,这个时间并不长。但是在实际上,比如20年前用的BOT的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政府、企业的一种伙伴关系。实际上就是PPP,尽管过去没有PPP这个概念,但是中国实际上是在用的。所以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与这种模式的利用是分不开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应当充分发挥国际上已经在广泛应用的PPP的模式。因此要推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深化认识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要完善政府的相关法律、政策、标准、流程。另一个方面。我觉得PPP市场在各国之间要相互开放。这样的话就可以为PPP这种模式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互设施的连通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这个里面就涉及到许多非常多复杂的问题,因为PPP不仅仅是政府与资本和企业简单的一个合作,而是涉及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种复杂的交易结构,这用传统的理论是很难解释的,需要不断的创新。
我想我们利用“一带一路”北京合作论坛的平台,实际上可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来推进PPP,推进世界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实际上也可以为其他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参考。鉴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据悉,此次“一带一路”北京合作论坛分别设置“一带一路”六周年回顾与未来展望、“一带一路”与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外汇市场秩序、大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跨境金融合作与风险防范、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发展趋势与“一带一路”跨国金融合作创新、“一带一路”食品农产品药品产业合作暨国际标准化等议题。论坛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和智库的多位专家学者与国际金融机构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家代表、政府官员等近两百名嘉宾就论坛各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金砖智库CBGG主任兼秘书长、世界金融论坛创始人冯兴科和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执行长、世界金融论坛联合创始人马克•乌赞等分别主持此次论坛。
Copyright 2017 http://www.worldfinanceforum.org.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0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