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FF 时间:2025年3月17日
2月19日,第八届世界金融论坛年会暨2025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期间,世界金融论坛联合浦发银行发布《2025年世界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为报告的第一章全文内容,特此发布,以飨读者。
《2025年世界经济金融展望报告》
第一章
全球经济步入持续低增长时代
一、全球经济增长趋于稳定但缓慢,呈现“低增速常态”
回顾2024年,全球经济在多重风险挑战中曲折前行,复苏进程缓慢。地缘风险不断攀升,贸易碎片化加深,产业链与供应链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全球生产率持续下滑,2024年全球经济有所改善但增长乏力。根据IMF、世界银行统计,预计2024年全球GDP增速为3.2%,较2023年的2.6%小幅回暖。需求端:增速整体放缓,居民消费回落。主要经济体居民消费增速较2023年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美国降低1.5%,中国降低4.7%。利率波动走低,欧美多国进入补库存周期带动私人投资缓慢复苏;政府支出温和扩张,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供给端:制造业与服务业延续扩张趋势,体现供给韧性。全球制造业波动复苏,各国工业恢复表现分化明显。服务业稳定增长,逐步成为经济重要支撑点。全球粮食供给量下降,极端天气与地缘政治因素持续影响产粮大国发挥支柱作用。
图1:全球主要经济体零售销售额/指数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ind
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增长轨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2%,与2024年持平。从短期看,三方面因素制约全球增长。一是全球通胀下行趋势放缓,部分经济体面临通胀反弹风险。IMF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CPI增速为4.3%,较2023年下降2.6个百分点,2025年全球CPI增速在3.2%左右,较2024年下降1.1个百分点。二是全球债务规模扩大,债务风险上升。2024年11月,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6万亿美元。IMF数据表明,2024年年底,全球公共债务达到10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93%,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100%。三是地缘政治持续紧张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升。全球生产与消费成本抬高、国际贸易受阻,部分国家将商品、投资、科技、金融武器化,全球供应链更趋碎片化,增加供应商管理关系复杂性与运输协调成本,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从长期来看,两方面主要因素制约全球经济增长。一是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以及劳动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供给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面临下行压力。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生产率增长放缓的挑战,发达经济体生产率增速从1995年至2000年的1.4%骤降至新冠疫情后的0.4%,新兴经济体则从2001年至2007年的2.5%下跌至0.8%。IMF预计,在缺少重大技术进步或结构性改革的情况下,203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2.8%,全球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
图2: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率及预测(%)
注:2024、2025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IMF
二、全球经济增长区域分化显著,新兴经济体成为主要力量
回顾2024年,美国经济展现超预期韧性,新兴经济体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超过一半的动力。2024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8%,打破了年初关于美国经济转冷的市场预期,主要受强劲的消费者需求拉动,但高利率的滞后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欧元区2024年GDP增速为0.8%,较2023年0.4%缓慢爬升。其中,德国2023年经济增速为-0.3%,2024年增速为-0.2%。新兴经济体GDP增速为4.2%,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其中,中国、印度2024年GDP增速分别为5%和6.5%。尽管面临消费者信心低落以及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的挑战,但新兴经济体正在从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向消费和服务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未来增长空间更大。
展望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区域分化显著,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IMF预测,2025年发达经济体GDP增速预计为1.9%,美国经济增速为2.7%,特朗普就任后,“高关税、低监管、低税率、精简政府机构、驱逐移民”的政策组合,对美国经济产生多重影响。欧洲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有望小幅抬升至1.0%。一方面,通胀回落,居民消费能力增加。另一方面,欧央行2025年持续降息给予投资信心提振作用。德国由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主要经济支柱制造业表现低迷等问题,2025预期经济增速继续保持低位。日本2025年GDP增速预计为1.1%,较2024年有所上升,但不及2023年的1.5%。从日本内需和外需出发,其面临综合复杂经济挑战,居民真实收入、日元汇率及外部市场需求与国际局势均可能对其增速造成影响。总体而言,2025年发达经济体实际经济增速继续保持低位水平。
新兴经济体GDP增速预计为4.2%,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印度2025年GDP增速预计为6.5%,与2024年持平,较2023年增速趋缓,2025年印度经济将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持续维持较高增速需要产业结构与消费投资水平不断改善。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内需市场的进一步释放,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图3:全球主要经济体实际GDP增速及预测(%)
资料来源:IMF
三、全球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下行速度放缓
回顾2024年,全球通胀总体继续下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24年全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为5.8%,较2023年下降0.9个百分点。全球供给端增长速度超过需求端,尤其是亚洲制造业的快速恢复,缓解了供应链的压力,从而推动通胀率下降。能源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尽管2024年食品价格总体低于2023年,但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2024年10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27.4,环比增长2.0%,同比增加5.5%。服务业价格下降趋势受到阻碍,2024年上半年,部分经济体服务业通胀有所反弹,但下半年重新回到下降轨道。对主要经济体而言,高通胀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美国和欧元区的CPI情况有所改善,2024年9月,美国CPI同比涨幅回落至2.4%,欧元区回落至2.0%。受汇率波动等外部因素影响,日本通胀率持续高于2%的目标水平,但反映真实消费需求的核心通胀率并没有显著上升。亚太等新兴经济体的供给端复苏态势良好,通胀率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部分经济体通胀仍在上升且远高于央行目标水平,如俄罗斯、阿根廷和土耳其等。
展望2025年,全球通胀下行速度放缓,空间有限,部分经济体面临通胀反弹风险。目前,发达经济体通胀率正逐步接近2%的货币政策既定目标,未来货币政策趋向宽松,保护主义抬头和贸易成本的显著增加可能推动全球结构性通胀的形成。全球通胀预计在2025年放缓至4.2%,并在2026年降至3.5%。但通胀下行速度在部分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有所放缓,可能迫使央行维持较高利率。根据高盛预测,2025年底美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率或放缓至2.4%,但仍处于温和水平。若美国实施全面10%的关税,通胀率可能升至3%左右。欧元区核心通胀率或下降至2%,日本低通胀风险已基本消退。即使更广泛的贸易战发生,全球通胀上行担忧仍相对有限。
图4:全球主要经济体CPI同比增速变动(%)
资料来源:Wind
四、全球贸易韧性复苏,未来面临更多挑战
回顾2024年,全球贸易韧性复苏,服务贸易表现亮眼。尽管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外溢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全球贸易出现波动,但2024年全球贸易仍明显复苏。从贸易规模来看,全球贸易规模增加,供应链紧张度放缓。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贸易额达3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随着疫情和自然灾害对贸易活动的影响逐渐减弱,全球供应链的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供应链紧张指数从2023年12月的-0.15下降至2024年10月的-0.32。从贸易结构来看,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增速差异显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差距拉大。2024年全球服务贸易同比增速高达7%,占全球贸易增长份额的一半左右。相比之下,货物贸易同比增速仅2%,尚未恢复到2022年的最高水平。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在2024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航空客运收益公里数同比增长7.1%。发达国家由于服务贸易优势显著,2024年贸易表现相对稳健,进口额和出口额环比分别增长3%和2%。而发展中国家贸易表现不及预期,2024年三季度进口额环比下降1%,南南贸易额环比缩水1%。
展望2025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烈度或创新高,出口导向型经济体面临巨大挑战。贸易保护主义是影响全球贸易复苏的主要障碍。特朗普贸易政策较为激进,叠加共和党在国会两院的控制权,显著增强其关税政策实施的可能性。世界贸易组织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制约能力日渐式微,美国关税政策或产生外溢影响,引发其他国家相互设置贸易壁垒,将贸易保护力度推升至新高度。全球供求错配,矛盾突出,各国供应链调整尚需时间缓释外部冲击,全球贸易增长受限,墨西哥、越南等主要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将面临急剧上升的贸易风险。考虑到贸易价格的上升和贸易规模的缩小,预计2025年全球贸易增长率或降至2.6%。科技发展、数字贸易以及绿色贸易将成为全球贸易新的增长点,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亚洲有望继续充当全球贸易的引擎。
图5:2024年主要贸易国进出口贸易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
五、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适度增长,地缘政治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回顾202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下降,区域表现明显分化。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正处于十字路口,202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长11%,达1.4万亿美元,但如果排除通过欧洲中转经济体的流动,则下降8%。欧洲中转经济体通常充当投资到达最终目的地之前的转移中介,这一变化反映出世界正在努力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动态和持续的不确定性。从区域表现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表现分化,发展中国家规模收缩。受美国并购潮影响,美国FDI增长13%。欧洲FDI急剧下降,排除中转经济体外,FDI下降45%,27个欧盟国家中有18个国家FDI下降。发展中经济体FDI下降2%,连续第二年出现下滑。亚洲作为发展中国家FDI的最大接收方,其投资流入下降7%。东盟国家FDI增长较为温和,增长率为2%。
图6:全球FDI流入规模和结构(亿美元,%)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
展望2025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适度增长,地缘政治风险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根据联合国贸发会预测,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2025年可能会有所改善,得益于融资条件的改善和并购活动的复苏。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主张将进一步强化地缘政治因素对FDI的影响,国内减税以及支持国内制造业发展等举措将促进国际资本回流,传统能源和科技行业将成为吸引投资的热点领域。由于欧盟经济增长乏力,以及投资审查更趋严格,FDI表现将持续疲软。东盟国家在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中寻找新的机会,FDI增长势头可能保持强劲。2025年全球FDI预计保持低增长态势,区域间的分化态势仍将延续。
Copyright 2017 http://www.worldfinanceforum.org.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0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