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FF 时间:2025年4月1日
第八届世界金融论坛年会暨2025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徐汇举行。丝路基金副总经理李洪成受邀出席论坛大会并以“发挥丝路基金优势,推动高质量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为题发表演讲。
李洪成表示,丝路基金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投资实践,在绿色金融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创新,发挥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项目筛选阶段,严格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制定《禁止投资活动清单》,杜绝投资违反国际环保公约等项目。
李洪成谈到,丝路基金坚持将可持续性考量标准嵌入投资过程,综合评估项目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截至2023年末,公司可持续资产价值已逾26亿美元,其中绿色资产总额约为15亿美元,占总资产的9.5%,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在绿色投资领域的坚定决心和实际成效。
李洪成表示,丝路基金自2023年以来每年开展运营及存量直投资产温室气体盘查及持有资产自愿减排量分析,为实现低碳转型提供数据支持。发挥专业投资人作用,设计ESG-link条款。2024年9月,我们发布了中英双语的《丝路基金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披露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碳排放数据。
李洪成指出,当前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当前全球个别主要经济体放弃绿色转型承诺退出国际气候协定,部分经济体以绿色转型、碳边境税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给绿色金融发展蒙上阴影。为充分引导和调动市场化资金投入可持续领域政策框架和市场机制仍然不够完善,绿色转型的资金缺口较大。绿色金融标准在全球尚未完全统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存在差异,这增加了跨境绿色投资的复杂性和成本。部分绿色项目存在融资难度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投资积极性。绿色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还不够完善,投资者难以全面准确地获取项目的环境信息,增加了投资风险等。
李洪成最后强调,面临诸多挑战,应坚定推动国际合作,避免绿色转型事业出现倒退。建立健全市场化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转型。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一套普遍认可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降低制度成本。金融机构可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不同项目特点的投融资工具,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难度。同时注重加强对项目环境信息的审核和对外公开披露,提高信息透明度。
第八届世界金融论坛年会暨2025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学术研讨会由世界金融论坛、金砖智库、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战略合作,上海市徐汇区商务委员会特别支持,中保投资协办,于2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举办。本次年会以“在危机、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寻求和平、稳定和增长之锚”为主题,汇聚全球200多位经济金融界领袖、金融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参加。
以下为丝路基金副总经理李洪成在第八届世界金融论坛年会专题论坛中的演讲全文,特此刊发,敬请关注。
发挥丝路基金优势,推动高质量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李洪成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代表丝路基金参加本次峰会,与各位共同探讨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的发展之路。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总书记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一项就是“促进绿色发展”,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丝路基金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投资实践,在绿色金融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创新,发挥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面的重要作用。
丝路基金坚持将绿色投资理念贯穿于项目筛选、决策、管理和退出的全流程。在项目筛选阶段,严格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制定《禁止投资活动清单》,杜绝投资违反国际环保公约等项目。在投资评估、管理和自身运营环节,充分考量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通过分析项目潜在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如极端气候事件、海平面上升、政策与法律风险等,评估其对投资战略和运营管理的影响。
丝路基金坚持将可持续性考量标准嵌入投资过程,综合评估项目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丝路基金将可持续性考量标准纳入战略性评估体系,规范和指导所投资项目符合可持续标准。通过制定《可持续投资政策》,明确可持续投资目标和战略,将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纳入公司治理和投资成效评价框架。截至2023年末,公司可持续资产价值已逾26亿美元,其中绿色资产总额约为15亿美元,占总资产的9.5%,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在绿色投资领域的坚定决心和实际成效。
丝路基金坚持积极响应全球气候治理号召,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把握可再生能源转型、低碳交通等转型机遇,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投资。例如,在投资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联合循环燃气电站项目时,充分考量其对当地能源结构优化和碳排放减少的积极作用。该电站投产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超过22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有效满足当地近10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自2023年以来,公司每年开展运营及存量直投资产温室气体盘查及持有资产自愿减排量分析,为实现低碳转型提供数据支持。发挥专业投资人作用,设计ESG-link条款。2024年9月,我们发布了中英双语的《丝路基金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披露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碳排放数据。
丝路基金坚持积极开展可持续国际合作,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一方面,携手全球合作伙伴,设立了多个投资平台,如丝路香港旗舰影响力基金、丝路澳门联合投资平台、中欧共同投资基金等,依托平台开展可投资合作。以丝路香港旗舰影响力基金为例,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医疗、消费、农业、教育等领域,通过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有效推动全球减碳。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丝路基金是“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的首批签约机构, 2023年3月加入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深化与国际同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深度对话与合作,2023年10月参与发起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网络(CASI)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与可持续金融能力建设支持。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当前全球个别主要经济体放弃绿色转型承诺退出国际气候协定,部分经济体以绿色转型、碳边境税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给绿色金融发展蒙上阴影。为充分引导和调动市场化资金投入可持续领域政策框架和市场机制仍然不够完善,绿色转型的资金缺口较大。绿色金融标准在全球尚未完全统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存在差异,这增加了跨境绿色投资的复杂性和成本。部分绿色项目存在融资难度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投资积极性。绿色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还不够完善,投资者难以全面准确地获取项目的环境信息,增加了投资风险等。
针对上述挑战,国际社会应从多方面着手解决。坚定推动国际合作,避免绿色转型事业出现倒退。建立健全市场化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转型。加强国际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一套普遍认可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降低制度成本。金融机构可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不同项目特点的投融资工具,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难度。同时注重加强对项目环境信息的审核和对外公开披露,提高信息透明度。
“绿色丝绸之路”倡议是在“一带一路”基础上的深化,为可持续投资提供了具有广泛共识基础的国际合作平台,成立丝路基金正是中国政府支持这一愿景的实际举措。展望未来,丝路基金将继续坚定践行绿色金融理念。进一步加大对绿色项目的投资力度,聚焦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制造等领域,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持续加强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活动,提升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对气候变化风险的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合作,与全球伙伴共同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实现全球双碳目标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Copyright 2017 http://www.worldfinanceforum.org.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50115号-2